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

静到极点。

四爷的话音一落,  所有的人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那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清溪书屋的书房里,一时间静的落针可闻,  却又呼吸粗重。

几个兄弟都怀疑自己的耳朵。

正在喝茶的康熙,动作一顿,  眼里含笑看他一眼:老四还真敢说出来?

四爷因为老父亲悠哉看戏的模样,无奈,瞧着兄弟们都还愣愣的没有回神,自己也坐下来,  端起来茶香袅袅的如意云纹剔红茶盏,  安静地品着佛手、梅花、松实压出来的三清茶,搭配干果与小吃食,有滋有味的。

康熙瞪他一眼。

四爷不服气回视一眼老父亲:汗阿玛您不说,  还不要儿子说?放下茶盏,  用小金叉子叉一块龙须酥,吃的津津有味,  赞叹道:“正山小种和龙须酥,  这下午茶好。”

康熙生气地抢一块龙须酥:“那是朕喝的红茶。”

“儿子也喜欢。”四爷厚脸皮,  瞅着老父亲正在吃的,蒸出来的藕粉桂花糖糕,  玲珑剔透,表面刷一层糖桂花,  叉一个进嘴巴,嗯,  软糯香甜,越嚼越香!

他们两个大吃大喝的,其他的皇子们回过神来,  心酸了,无奈了。

太子第一个问:“四弟,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理天下。士绅们一旦反弹,我们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太子是真的担心国家不稳。

胤禔端起来茶盏一饮而尽,听了这话怒声道:“太子殿下,虽然我也不认同四弟的话。但你的话一听就是没有志气。士绅们反弹什么?你手里的大炮是假的?”

“你难道要用大炮打自己人吗?”太子质问他。

“嘿。”胤禔不乐意了。“合计着就他们是自己人,灶户们不是我们的自己人了?朝廷研究出来纺织机器,他们不用,就是要用人力,为什么,人力便宜啊。惯的他们。”

胤祉皱眉:“太子二哥,大哥,我们好好商量,先解决这次的罢工事件。”

胤祺一屁股坐下来,和四哥一起吃吃喝喝,憨厚的表情吐糟道:“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就算为了控制马儿不给吃饱,也不能见天儿饿肚子不是?”

胤祚也坐下来,捏着一片桂花糕用了一口,笑眯眯的:“汗阿玛,儿臣认为,太子二哥和四哥说的都有道理,要是按照四哥说的,我们要老百姓吃饱穿暖,要孩子们读书,再发明一个类似官办盐场一样的胡萝卜就成了。什么难事,也值得去担心!再者说了,就我们大清现在这样,距离吃饱穿暖,嘿,五十年?还是一百年?到时候自有后人操心。”

咳咳。

兄弟们一起咳嗽。

胤祐气得连声“呸呸呸”:“说什么那?哪里就需要那么就久了?现在我们的红薯玉米高产,南海运来的大米价格也好得很,人口连年增加,日子好着那。”

胤禟一屁股坐下来,用着茶,胖胖的大黑脸挤出来一个灿烂的笑儿:“七哥,你不懂六哥的话。六哥的意思,人口增加算什么?要出来人口质量。这就是汗阿玛说的,送孩子们都读书了。现在作坊里要求越来越高了,不读书,将来连匠人也不能做了,只能去做官了。”

“噗嗤”一声,下面的弟弟都喷笑出来。

那可不是?除了他们的老父亲总是担心他们痴傻,玩命地教育他们这群皇子,其他皇家哪有?做皇家子弟,做官儿,乃是天底下第一不需要识字的,最容易的事情之一。

“可以比拼那项最古老最原始的,凹凸合并运动了的容易了。”胤俄憨笑着,坐下来,抢过来还剩下半盘的桂花糕大口地用着。

兄弟们齐齐变脸,这老十的嘴巴越来越不着调了。偏他自己很是得意自己的精辟言语,眼见点心盘子光了,茶喝完了,最小的十二阿哥出去外间拎来茶壶,端来点心,乖乖地倒茶。他端着当哥哥的气派,悠哉哉地吃着。

康熙:“……”朕怎么教导出来这么一个混账。

四爷看着一乐,拍拍十二弟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来用着。

十一阿哥挨个看一眼,清瘦的脸上一抹哂笑,小口秀气地吃着桂花糕,“严肃”道:“汗阿玛,太子二哥,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要盐商们和盐官们让出来一点利益,哦,对了,还有内务府。汗阿玛南巡,他们比汗阿玛还积极,汗阿玛一个劲地不要铺张浪费,他们给汗阿玛搞节约,私底下还是伸手朝盐商们要银子。”

顿了顿,补充道:“内务府都打杀了两次了,还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还有那皇庄的庄头,老百姓不知道的,都以为他们是皇亲国戚,在庄子上比皇亲国戚还威风那。”

十二阿哥感叹:“这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了。”

“噗嗤”“哈哈”,一阵阵笑声响起,兄弟们一起看向活阎王·四哥。

四爷气得挨个瞪一眼,一回头看向老父亲:“汗阿玛您听,皇庄上的庄头都是土皇帝了。”

康熙觉得烦了,这群讨债的!

“你们既然知道了,怎么不去办了?都这么大了,也不知道给朕分忧。”

胤祉看一眼,太子和大哥都坐下来大吃大喝了,无奈提醒:“汗阿玛,儿子们给您分忧。庄头的事情我们另说。我们在讨论灶户们的问题。”

太子咽下一口茶,赌气道:“这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如果要提高灶户们的工钱,盐商们和盐官们的积极性都没有以前高了,以后天灾人祸的,他们也掏不出来大银子了,朝廷的盐税也低了,目前大清的盐税是整个国库的四分之一。”

胤禔就是要和太子对着干,一瞪眼:“那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了?就六弟说的,什么难事,也值得去担心了?”

“大哥,你以为,四分之一的税赋是小事?”太子生气。

“不是小事。但是我知道,盐商们盐官们其他官员们一起,买卖盐赚了十两银子,只有三两进了国库,其余的都是他们分了。”胤禔也生气。

太子放下茶盏,怒道:“你不给人分银子,人家为什么给你干活?为什么讨好你?帮你打压管理下面的乱民?”

“那也不能老给银子,早晚有一天给的他们躺在金山银山上霍霍的国库都空了。还是那句话,你的大炮是假的?”胤禔觉得他的脑袋真傻了。

“汗阿玛!四弟!”兄弟两个一起看向吃吃喝喝的父子两个,要求做裁判。

康熙牙疼胃疼,看向犯懒的老四:“老四说,有没有既能要老百姓埋头干活儿,孩子们认真读书,又能增加国库税收,还能提高大清技艺水平,使得工匠们日子更好的方法?”

四爷:“……”

咽下一口点心,放下茶杯,一抬眼:“汗阿玛,儿子认为,六弟说得对,就大清目前这样,我们要大清人全吃饱,北到尼布楚,南到马六甲,一百年也不可能。我们在江南的这点动作,很不用太担心。”

看向大哥:“大哥说的更有道理,十两银子,他们拿了七成,三成归国库,可是这三成,他们还要拿俸禄,要拿回去一大半儿。我们代表老百姓,问他们化缘一点点,也是普度众生了。”

顿了顿,看向太子,“太子二哥说,这是劫富济贫,胤禛也知道,凡人和事救急不救穷。可是胤禛想着,即使过几年,还是富裕的更富裕,穷的更穷,这穷的底线,可以提高一点点。我们大清所有人的质量提高一点点,这就是天大的好事。凡大清人,再穷也有一口饭吃,作坊里有条例匠人能送孩子读书。”

一眨眼,眉眼一起笑了开来,看向康熙:“汗阿玛,胤禛也不一味地护着匠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加的工钱,要他们送孩子去读书,……九弟的担心很对,孩子们现在不读书,将来做匠人都做不成了。商人们要习惯,用起来机器,养工人,而不是一味地降低成本压榨人工。至于匠人收入高了以后会乱花钱……儿臣认为,就暂时,用教育这方面,收紧老百姓的时间精力金钱,儿子听说,盛京几个地方,靠近书院周围的宅子大卖价格攀升,笔墨纸砚都在抢,作坊里为了供应学院,加班加点地干活。”

一摊手,一张俊脸笑得越发灿烂:“汗阿玛,哥哥弟弟们,你们看,老百姓自己找到竞争方式和奋斗目标了,书院周围的房子,好的老师,上课之余和富家子弟一样去学一点琴棋书画,自己请不起一个老师,可以几家拼嘛。”

咳咳。

兄弟们一起无语地看着他。

合计着,在这里等着那,教育。

太子伸手按按眉心,还是担心:“二哥知道你是好意,要孩子们都读书。可是,读书向来是士绅豪门在垄断。一本《论语》十两银子、笔墨纸砚都贵宣纸一张三两银子,为的什么?提高读书的门槛。明年科举,若再有读书人闹事……你想过你自己吗?”你都被降为贝勒了,难道真要做光头阿哥?

“太子二哥,”四爷神色自若,“明年他们要再闹事,弟弟拿火铳去突突突。”

!!

太子咬牙看着他,恨铁不成钢。

康熙却是笑了。

胤禔也笑了,一拍胸脯:“四弟莫怕。虽然大哥不认同你的观点,但你要打架,大哥一定帮你。”

“大哥你别拱火。”胤祉担心四弟真变成光头阿哥。看向康熙。

康熙摸着胡子看向四儿子:“是不是想说,中下层的收入高了,大清可以收上来的税赋就高了?”

四爷一竖大拇指:“汗阿玛高明。”

“嗯。……”康熙沉吟。

胤祚目光一闪,笑道:“汗阿玛,太子二哥,胤祚琢磨着,四哥的这主意确实可以,大清的孩子们都去读书了,这水平又差不多了,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天才,也不耽误所有人的内斗精神,齐活儿。”

咳咳咳咳。

胤祺抬手给这个弟弟一个脑崩儿。

胤禟摸着下巴,帮腔道:“汗阿玛,太子二哥,胤禟也觉得可行。我们研究出来机器了,一群人喊着不合乎天地论理,一定要用人工,用人工还不给人家吃饱的工钱,不能惯着他们。敢闹事,这点化缘银子也不拿出来,那就打。”

说到打,他眼里有一抹杀气。

康熙笑而不语,看向太子,每一个儿子,嫌弃道:“打打杀杀的成何体统?万事以和为贵,都是为了大清好,要包容不同的意见。……孩子们读书乃是国家大事,盛京一圈的,有朝廷出银子试点。江南,匠人们想要他们的孩子们读书,是好事,朝廷一时银子不凑手,难为他们自己去化缘。”脸上有一抹真实的悲伤和慈爱,“要江南的三个混账好好干,不能寒了匠人们的心,也不能要他们形成罢工的习惯,朕信所有人都是大清的良民,都希望大清好,都有一份善心。”

说到这里,康熙的情绪有点低落,一挥手:“都滚吧,胤礽领着,去准备着。”

“……儿子们告退。”

太子领着一群兄弟们退出来,大体明白老父亲意思:随时准备应对可能会有的文人闹事,抢先站在道德制高点,以和为贵。

兄弟们都看向太子,汗阿玛为什么要太子领着,刚太子为什么一力反对,除了他真的担心引发士绅闹事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目前的盐商和盐官们,大半是太子的手下。

太子挨个看一眼,因为混账四弟打哈欠的懒怠模样,一声冷笑:“汗阿玛支持江南匠人们化缘,孤自然也支持。这件事,兄弟们尽管操办,孤不阻拦。”

转身就走了。

几个兄弟一起对着他的背影龇牙:你不阻拦,办好了你的功劳,办不好和你无关,是吧?

四爷伸伸懒腰,抬头看看头顶的太阳:“哥哥弟弟们,午时了,我们先去午休,起来后再商议,给八弟、十三弟和十四弟回信。”

兄弟们一起看向他,都很担忧。

“四弟,你好生休息,什么也不要多想。凡事我们一起担着。”胤禔拍拍他的肩膀,先走了。

“四弟,先睡一觉,我们一起商量,总会有办法。”胤祉拍拍他的肩膀,走了。

四爷:“……”还真有点感动的。

“四哥,……”下面的弟弟们一起看着四哥,欲言又止。

“都别担心。”四爷笑得坦然:“都去睡觉,好好用饭,起来一起来讨源书屋。”

“哎。”

弟弟们郑重地答应着,各自散开。

太子回来毓庆宫,和幕僚们商议。

四爷回来府里,睡觉用膳,正要出门,性音和尚求见,四爷一边走着,问:“佛门现在什么意见?”

性音和尚抬手打佛礼:“阿弥陀佛。万事以和为贵。”

“爷知道了,关外佛门,有什么动作?”

“四爷,关外有佛门学院,政教合一。如今因为朝廷要办学院,子民们热情报名,正在争抢学生们。三公主和六公主管辖下的地方,争斗激烈,民风彪悍,打闹起来,两位公主和额驸出面化解。”

“……民间文人面对高薪还不想去关外教书,也不要勉强了,爷成全他们。要当地的喇嘛们,西洋传教士们当老师。”

“四爷,……”性音和尚犹豫,这样教导出来的孩子,还是儒家子弟吗?

“一辈子,能勉强做好一个人,做好一个大清子民就成了。做儒家的圣人,嘿,……大清现在不缺理学大家。”

“阿弥陀佛。”性音和尚望着四爷修长的身影,良久沉默。

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他对于儒家有天然的认同感,他身在佛门,骨血里也有儒家的精神。他坚信,四爷是大清最好的继承人,他一定能完成张居正失败的改革大计。可是,如今四爷要在关外教导出来一批墨家子弟,这要他迷茫。

“性音大师?”一个路过的小丫鬟奇怪地唤一声,性音和尚一个回神,胖胖的和尚脸上温和地笑:“小施主好。”

四爷的吩咐总是要完成的。佛门先发出舆论的声音,支持关外学院聘用学有所成的喇嘛和西洋传教士。性音大师回来自己的寺庙,邀请几位佛门好友喝茶说话。

四爷一路畅春园的讨源书屋,兄弟们都陆续到了,根据老父亲的指示,各自展开讨论,四爷要十二弟将会遇到的问题,一条一条地仔细写下来,看着他们恍然大悟,言语思路越来越清晰了,笑道:“是不是觉得,事情有眉目了?”

“着!”胤祉兴奋地一拍大腿。“这个方法好。遇到问题,先写下来,分析透了,也就解决一半了。”

胤禔嫌弃:“三弟好好学,你看你的手下管理的,陈梦雷那几个,跟无头苍蝇一样。”

胤祉脸一红,用喝茶的动作掩饰。胤祺憨笑:“大哥,三哥的特长是读书,习武也是好的。管理人他不擅长。”


页面连接:http://www.banqian6.com/book_0_ygmzc/yzdwwwgy.html

恋老小说网 桃花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耽美小说网爱去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