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整个辽东的改革发展都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

一切顺利得让唐辰颇为得意。

他也难得偷空闲了下来。

不过唐辰始终不是个闲得住的人,各方面事情张罗完了,又想起开办学校来了。

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任何时候,教育都不能落下。

说起学校,辽东早已有不少。

明初时,朱元璋有感于天下大乱后的地方教育的破败,于是大建学校,经过短短十余年后,地方教育事业达到兴盛的状态,无论多么僻远的地方都有建有学校。

地方学校不仅有向朝廷上贡人才的作用,还是无数百姓进行科举的第一步,无数名臣名相都是从这里踏上科举和宦海沉浮的第一步。

明代的官方学校种类繁多,如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卫学、宗学、武学。

除了京城的国子监以外,地方上的府学、州学、县学、卫学这些地方学校,是国子监的延伸,也是国子监的补充,很多地方与国子监比较相似,可以看作国子监的缩小版。

卫学,是为卫所子弟准备的,生员分为文武两类,文生员的目的是科举,武生员多是卫所官员子弟,当然了,卫所官员子弟或者低级武官,也是可以参加科举的。

宗学,顾名思义,就是为宗室子弟设立的学校。

明初时,对宗室限制较严格,宗室子弟不能读书。

后来宗室子弟众多,朝廷也不能负担,万历年间开放宗室子弟不能读书的限制,宗室子弟开始可以参加科举,甚至有宗室子弟中式两榜进士。

义学和私塾,是民间比较有钱的商人、乡绅建立的学校,让年纪较小的儿童可以得到启蒙。

书院,是民间教育的主力。

随着科举的兴盛,官方学校日渐式微,而作为民间教育的主力书院开始逐渐抬头,相比较于官方学校,地方书院数量更多,规模更大,比较著名的书院有岳麓书院、崇正书院、东林书院等。

通过县试、府试、院试的,就成为生员,才有资格进入学校学习,只通过县试、府试而没有通过院试就是童生。

唐辰想了好几天,才将学校名称想好了,就叫盛京学院。

他想创办一所从小学到大学一体的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的地址选在了一处风水宝地。

虽然唐辰不懂风水,也不太相信风水,总觉得这东西太玄乎,但是创办学校是大事,选个好的地点,总对学子们没坏处。

于是请了当地著名的风水大师一番勘查后,选好了地址,派人加快修建,没多久,一所崭新的学府就耸立了起来。

牌匾是唐辰亲笔题上去的。

创办学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人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往往会说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等,这些因素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资金方面,以目前的财力,就算再建几所学校也足够。

教学水平是个大问题。

古人读书,无不是为了科考,出人头地,并没有现代人这般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

在古代,人们读书往往是为了入仕。

依照这时节的习俗,学子们主要是学习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八股文。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是书呆子。

唐辰先是安排了军中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到学院担任“武”这方面的教育。

“文”这方面,得请些有真材实料的人来任教才行。

不要那些徒有虚名,没什么才学的。

这种人倒不太好找。

唐辰能想到的,就是顾炎武、黄道周、黄宗羲这些。

派人去请!

只要对天下百姓有利的事情,这些大学者应该不会拒绝。

学子们的身份也不再设任何要求。

因为学院不收取学费,一切费用皆有官方出,所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穷苦百姓,都可以报名入学。

最重要的一点,学习的内容,跟这个时代完全不一样。

内容不再局限于诗书礼经,唐辰亲自规划了课程,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切完全是按照现代模式开展。

一开始,老百姓纷纷持观望态度看待这座至高无上的学院。


页面连接:http://www.banqian6.com/book_0_xyxmc/myxwtmcc.html

恋老小说网 桃花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万书网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